香港商报网讯(记者 郭延)民生健康是社会发展的基石,优质的中西药材则是保障医疗质量、维护民众健康的关键要素。 1月19日,在河南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,河南省政协委员、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风湿病科科主任,主任医师辛凯建议提升中西药材质量,保障民众用药安全,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。
辛凯指出,当前在中西药材领域存在中草药种植环节乱象丛生、流通环节监管薄弱、西药原料药生产环境污染及产业集中度低,供应稳定性差等诸多问题,严重影响民生健康和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,亟待解决。
辛凯建议,首先要加强中药材种植管理。 建议推广标准化种植,制定并完善中药材种植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,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。 加强对药农的培训和指导,合理使用化肥、农药,严格控制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。 建立中药材产地追溯体系,利用信息化技术,对中药材从种植、采收、初加工到销售的全过程进行记录和追溯。 加大对道地药材的保护和扶持力度,明确道地药材产区范围,制定道地药材生产规范和质量标准。 通过政策引导、资金支持等方式,鼓励企业和药农发展道地药材种植,提高道地药材的市场竞争力。
其次,规范中药材采收与初加工。 制定科学采收标准,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不同中药材的最佳采收季节和采收方法,向药农和相关企业进行宣传推广。 加强对采收过程的监督管理,确保按照标准进行采收。 加大对中药材产地初加工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,鼓励企业引进先进的初加工设备和技术,提高初加工质量。 建立产地初加工集中区,实现规模化、规范化生产,便于监管。
再次,强化中药材流通监管。 建议严格中药材市场准入标准,加强对经营户的资质审核和管理。 加大对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的打击力度,依法取缔无证经营、以次充好、掺杂使假等行为。 建立健全中药材流通环节的质量检测体系,加强对运输、储存过程中的质量监管。 要求企业配备必要的冷藏、防潮、防虫等设施设备,确保药材在流通环节的质量安全。
从次,加大对西药原料药生产企业的环保监管力度,要求企业严格执行环保法律法规,加大环保投入,改进生产工艺,减少污染物排放。 加强对西药原料药生产企业的质量监管,督促企业严格按照国家质量标准进行生产和检验。 建立质量信用体系,对质量可靠的企业给予表彰和支持,对质量不合格的企业进行曝光和处罚。 通过政策引导、市场机制等手段,推动西药原料药企业的兼并重组,培育一批大型企业集团,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。 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,提高产品附加值,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。
最后,加大政策扶持力度。 建议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,对优质中西药材的种植、生产、研发等环节给予财政补贴、税收优惠、信贷支持等政策扶持,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投入。 建立由农业农村、市场监管、生态环境、卫生健康等部门组成的中西药材质量监管协调机制,加强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监管,形成监管合力。